养猪场生产过程中可污染物的控制与处理
时间:2017-11-30 点击:3499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散养户正在逐渐退出行业舞台,集约化养猪场正在成为行业的主力军。同样的,养殖集约化的发展也导致了猪场污染物的集中化和局部污染强度的增加。
研究表明,每头成年猪平均日排放粪尿约为6kg,一个年出栏万头生猪的规模猪场每天粪尿排放量可达60t,污染物的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同时环保新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力度对生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猪场(许多区域的所有猪场)均面临着生存危机。
如果不能有效的减少排放、科学处理排泄物,必将会制约生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养猪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分析其原因,从污染源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效的促进生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降低环境污染的营养措施
1.1 优化饲料配方
如通过氨基酸平衡技术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益生菌等,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1.2 精选饲料原料及加工技术
首先要保证饲料原料尽可能源于已认定的绿色食品、产品及其副产品;其次,要选购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的原料;再次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以减少有毒有害成分在猪体内累积和排出后污染环境。
试验证明,合理制粒可以改进饲料转化率,减少养分排泄。使用制粒日粮,氮的排泄量可减少5%。采用膨化和颗粒化加工技术,可以破坏和抑制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提高养分的消化率,使粪便排出的干物质减少1/3。
若在每千克育肥猪日粮中减少10g粗蛋白,猪舍的氨气排放量将会减少7%~15%。日粮中粗纤维添加量由18.5%降到12.1%,猪场氨气的排放减少40%,减少量主要是尿氮,而粪氮的变化并不大。
采用降低蛋白质水平,补充氨基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氮的排出量,将泌乳母猪日粮的蛋白质由18%降至14%,补充合成氨基酸,粪氮排泄量减少20.8%。在保证满足猪营养需要前提下,将泌乳母猪日粮中的蛋白质降低1%~3%,粪氮排泄量减少10.18%~15.71%。说明通过饲料营养中平衡氨基酸供给可以有效减少氮的排泄量。
1.3 科学利用功能性添加剂
饲料酶制剂是为了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或改善动物体内的代谢效能而加入饲料中的酶类物质。具有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多种优点。例如在猪的日粮中添加含β-葡聚糖酶制剂,可显著提高日粮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的产生。添加复合酶可减少粪便排放量。酶制剂提高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使粪、尿中的氮、磷含量下降,最直接是降低了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减少了畜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因不良环境诱发的其他疾病。
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 , 所以在加工配合饲料时必须大量添加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
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 , 可以提高猪对植酸磷和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同时可促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含量,间接缓解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酸化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毒害作用的环保型添加剂,主要用于仔猪,降低胃肠道pH,使胃内容物pH维持相对稳定,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和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提高氮在机体内的存留 ;调节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酸性条件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生长,对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减少仔猪腹泻率及由腹泻带来的恶臭,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中草药添加剂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如在猪饲料中添加含5%精油的薄荷,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6.5%~10%和12%~17%,并且还可降低粪便中氮的排出量。促进动物生长、催肥增重,减少饲料使用量,减少粪便排泄。
微生态制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具有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在猪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增加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在环保方面,微生态制剂可以清除粪尿恶臭,净化生态环境。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通过对有机固体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分解产物进行发酵分解和合成,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1.4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
不同性别猪的营养需要是不同的,氮排放也随着猪年龄、性别、生理阶段及日粮含量不同而变化,采用阶段性的饲养调配饲喂科学合理的日粮,可以降低种猪氮及污染物的排泄,根据妊娠母猪对氮的需要量远低于泌乳母猪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配制的不同阶段母猪日粮可降低氮排出量15%~20%;断奶仔猪及育肥猪采用阶段饲养技术可以减少氨气排放15%~20%。
利用微生物发酵床进行自然生物发酵,通过利用适宜的菌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秆、锯木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工厂,并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作为搅拌加工,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微生物利用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菌体蛋白质。
发酵床养猪不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节约水和能源,和常规生产模式相比节水80%~90%,并且发酵床还能产生热量,猪舍冬季无须耗煤耗电加温,节省能源支出;猪只通过拱食圈底填充料中的菌体蛋白,补充了营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节省一部分饲料,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猪群的抵抗力;并且发酵床养猪法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同时减小了猪肉的药物残留问题。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 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2 降低环境污染的上游处理措施
2.1 采用干清粪工艺
干清粪工艺是将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排出后随即进行分流处理,干粪由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运走,尿液则从排尿沟流出,然后再分别进行粪、尿的处理方式。
干清粪工艺的粪便清出率可达70%以上,可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水冲粪和水泡粪模式相比,干粪清理工艺最大的优点就是极大地减少了污水的排放,而污水又是猪场污染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干粪清理工艺是猪场环境保护十分有效的手段。与其他清理方式相比,干粪清理还有投资低,节约水资源,养分损失小,肥料价值高等优点。
2.2 实行雨污分流
用不同管道分别收集和输送猪场污水和雨水,即采用暗沟排污,主要道路两侧修建明沟排雨水、雪水。无论是明沟和暗沟都要有一定的坡度。此法可以大大减少终端污水的产生量。
2.3 采取适当节水措施
猪场的用水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饮用水(含少量员工生活用水);
二是冲洗(含消毒)栏圈;
三是喷淋降温。
据观测,1头体重45kg左右的猪只每天因咬饮普遍使用的鸭嘴式饮水器而漏掉的水不低于7kg,这意味着一个存栏5 000头的中等规模猪场每天至少浪费35t宝贵的水资源且增加同样多的污水量。
一种合理的猪用节水装置可以节约40%以上的水并且能够使猪舍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另外使用高压冲洗机代替普通水管冲洗猪舍,不仅节约用水,而且此法将猪舍冲洗的更干净。
关于养猪场污水处理人们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对终端污水进行排放前处理是一件十分困难而且成本巨大的工作,所以从源头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节水举措,是减少污水产生进而减轻环保压力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主营产品:漏粪板模具
相关新闻
-
初产母猪死胎多的原因分析
1、初产母猪过早配种初产母猪由于自身还处于发育当中,在没有达到生理上的体成熟和性成熟,而提前配种妊娠,那么在分娩时易出现产道相对较窄,若仔猪均匀度差,非常容易出现难产、产程过长导致胎儿缺氧死亡。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母猪要适时配种,在体重和日龄达标后方可配种;其次,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初产母猪不要攻胎过早。初产母猪攻胎过早容易造成母猪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偏肥、仔猪过大和母猪产后采食量难以上升等问题,应该根据膘情体况合理调整饲喂量和攻胎时间。初产母猪,死胎多的
2017-10-01 -
断奶仔猪怎么喂才不拉肚子 这两个仔猪饲养的小窍门你得知道
仔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养好仔猪也是养猪人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猪OK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两个仔猪饲养的小窍门,希望能对大家有用。1、让断奶仔猪不拉稀原来这么简单仔猪断奶时拉稀非常普遍,有时候消炎药、抗病毒药、止泻药、微生态制剂之类的都用上也不甚理想。其实大家可以试试下面的传统喂猪的方法:用滚水烫饲料喂仔猪,以前农村养猪哪有这些保育料、教槽料、奶粉料,可是猪不是一样长大,那时候的猪貌似也没有那么多拉稀的。猪拉稀,尤其是断奶仔猪拉稀,不是有病了而是喂
2017-12-21 -
猪场传播非洲猪瘟媒介节肢动物及其防控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充血,淋巴结、脾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血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V可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是唯一一种以节肢动物为生物媒介的DNA病毒。由于该病毒对养猪行业危害甚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面对来势汹汹的 ASF 疫情,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研究其在我国境内唯一的虫媒介钝缘蜱的传播机制刻不容缓。信息来源:《兽医导刊》2019年第
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