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声再起” 无需过度担忧
时间:2019-05-26 点击:3141
猪肉“涨声再起” 无需过度担忧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理顺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目前,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猪肉、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的预期比较强烈。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其中,4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2.5%,连续两个月处于“2时代”。有关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理顺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目前,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
今年前4个月,CPI分别上涨1.7%、1.5%、2.3%和2.5%,月度同比涨幅在温和波动中呈平稳上涨态势。其中,最近两个月来,物价同比涨幅有所提高,进入了“2时代”。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认为,今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主要因个别品种同比涨幅有所抬升所致。其中,猪肉、鲜菜、鲜果3类项目当月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总体来看,尽管最近两个月CPI涨幅扩大,但明显低于3%的调控目标,而且主要受上年基数、翘尾和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呈现结构性上涨特征,不具备全面上涨基础。”国家信息中心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前荣说。张前荣分析说,今年前4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约拉动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29.7%。非食品价格上涨1.7%,约拉动CPI上涨1.4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3%。非食品价格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食品,虽然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但非食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物价不具备全面上涨基础。“目前,我国物价涨幅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物价涨幅略高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明显低于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张前荣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CPI同比上涨1.7%,欧盟调和CPI上涨1.6%,略低于我国CPI涨幅。印度CPI同比上涨7.1%,俄罗斯同比上涨5.2%,南非同比上涨4.2%,巴西同比上涨4.2%,明显高于我国CPI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个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各月分别上涨0.1%、0.1%、0.4%和0.9%,月度同比涨幅略有提高。张前荣表示,PPI上涨主要受国际油价上涨、上年同期环比涨幅为负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PPI涨幅低于CPI涨幅,上下游价格走势倒挂。猪肉供应量相对充足4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扩大9.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上旬,白条猪价格出现连续、快速上涨。北京新发地市场3月1日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7.28元/斤,到了3月10日,价格上涨到了9.45元/斤,10天的时间价格上涨了29.90%,涨幅相当明显。此后,价格小幅波动。
“总的来看,在过去60天,猪肉价格变化很小。换句话说,肉价在3月中旬上了一个台阶以后,表现出冲高乏力态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说。
刘通分析说,3月上旬,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是预期拉动的提前上涨。从市场情况看,3月份第1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周环比增加了10%,年同比增加了15%,供应并没有出现短缺。在此情况下,肉价出现上涨主要源自市场之外的推力,特别是一些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为肉价触底反弹提供了条件。
“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或者下降,反映到供应能力和价格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业内人士把这种滞后期称之为‘蛛网效应’。也就是说,毛猪供应在2019年下半年可能会呈现出‘紧平衡’状态,肉价会出现上涨。所以,3月上旬上涨属于提前上涨。”刘通分析说,相关数据公布以后,多数预测均趋向于猪价将达到历史高点。这种预期,对肉价上涨起到了很强的推波助澜作用。
刘通表示,实际上,白条猪头数并不完全表示猪肉酮体的供应量。在肉价上涨以后,养猪场弥漫着待价而沽的情绪,毛猪留栏时间延长,毛猪单重普遍增加,2019年4月份,毛猪单重普遍增加10%。照此计算,今年4月份猪肉供应量是超过去年同期的。如果这种现象延续下去,在毛猪头数下降20%、毛猪单重增加20%情况下,毛猪出栏头数下降可以通过单重增加来弥补,猪肉供应量仍然相对充足。
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总体来讲,无论是从食品还是工业消费品、服务来看,未来CPI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在回应物价未来走势时,刘爱华表示。
刘爱华分析说,从食品价格看,鲜菜、鲜果受到极端天气因素短期冲击,不具持续性,猪肉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恢复性,随着价格逐渐回升,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会对价格起到平抑作用。从非食品价格看,工业品供给能力充足,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服务价格涨幅虽然较高,但总体比较稳定。
“总体来看,未来支撑物价上涨和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是相互交织的。”张前荣说。从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看,一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数量有所下降,猪肉价格持续回升。不过,考虑到我国猪肉整体供给能力较强,建立了生猪价格调控预警机制,后期猪肉价格呈恢复性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成本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长期因素。
从抑制物价上涨因素看,一方面,2012年以来我国CPI涨幅均低于3%,考虑到居民的通胀预期一般与前期物价水平相关,因而,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降低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我国主要工业品供给充裕,粮食连续多年丰收,粮油库存水平较高,服务业快速发展,各领域供给能力较强,具备强大的稳物价能力。此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运营成本明显降低,为稳物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张前荣表示,经初步测算,2019年CPI翘尾因素为0.7%左右,PPI翘尾因素为0.1%左右,综合翘尾和以上各因素的影响,预计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呈温和平稳上涨态势,CPI上涨2.3%左右,PPI上涨1.0%左右,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物价调控压力较轻。(记者 林火灿)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相关新闻
-
秋季养猪注意事项及预防保健
秋季是养猪的黄金时期,凉爽的气候以及适宜的温度,最适合猪的生长发育,但进入秋季,冷空气袭来,天气逐步转冷,阴雨天气增多,有时连上好多天下雨,导致湿度加大,太潮湿,病原微生物也会在秋季更加猖狂,加之昼夜温差大,对猪应激影响也随之加大,所以秋季要进一步加强猪场管理,切实做好猪的饲养管理和易发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干货分享」秋季养猪注意事项及预防保健保温御寒1 保温御寒。猪群最适宜生长温度21~27℃,这两天天凉了,要及时启动保温设施,避免贼风。分娩舍要给仔猪用
2017-09-19 -
猪用漏粪板尺寸
猪用漏粪板按材质分类,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有:复合漏粪板、水泥漏粪板、塑料漏粪板。 每种材质都有多种尺寸:复合漏粪板有1.1×0.45/1.1×0.5/1.1×0.6/1.2×0.5、1.2×0.6/1.5×0.6/2.2×0.6/2.2×0.5/2.4×0.6/3×0.6米等,不同的尺寸还有小猪、保育、育肥、母猪板之分,规格分类非常的细,能满足不同时期的猪使用,所以,面对这么的尺寸,如果不清楚用什么?请联系我。 水泥漏粪板有:1.05×0.6/1.1×0.
2019-06-15 -
秋分入秋秋更凉,养猪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添加能量饲料:严格防止霉变饲料。天冷的情况下,猪需要更多的能量,要调整配方,增加能量,提高采食量,添加玉米的比例,能够更适用于猪的生长需求,秋季下雨较多,饲料非常容易发霉,新鲜玉米放置一段时间,就已经有霉菌毒素发生,因此建议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5%肥猪专用大荘素可以消除由霉菌毒素和其他肝毒素的损害,解除免疫抑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2、留意空气质量:秋天仍是以控制温度为主,但是要留意通风换气,晴天多通风,阴雨天少通风,上午
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