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后备母猪更新率、维持较好的胎龄结构?
时间:2017-12-28 点击:3832
母猪场的胎次结构分布和合理的母猪淘汰是维持猪场生产繁殖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合理的后备母猪更换率又是维持猪场较好的胎次分布与补充淘汰母猪的重要方面。文中比较了两个猪场的不同后备母猪更换率、母猪淘汰率和胎龄结构,分析了两个猪场的生产水平,以为广大养殖精英在猪场养殖中提供参考依据。
一、批次生产中维持40-50%的年度更新率是比较适合的
不管是出于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后备母猪的更换是母猪场非常重要的一项生产成本。批次生产中一般认为欲维持猪场较好的胎龄结构,40-50%的更新率是比较合适的。
本文比较了2个在后备母猪更新率、胎龄结构方面(每个生产周期的平均胎次和分布)完全不同的猪场的情况以考究更换率对猪场的影响情况。
首先,我们分析了两个猪场近3年母猪更换率与平均胎次情况。
后备母猪更新率取决于猪场母猪的淘汰率,在保持基础母猪稳定的前提下,在淘汰母猪的同时必须引进同量的后备母猪以维持猪场的生产量。因此,很明显,A猪场的母猪淘汰率要高于B猪场。那么,为什么A猪场有这么高的淘汰率呢?
下图可以给出解释,下图为猪场2016年每个生产周期淘汰的比例。
淘汰率=每周期淘汰母猪的数量/每周期引进母猪的数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A猪场在前期淘汰母猪数量较多,而B猪场在1-5胎则保留了较多的母猪,从而使得其可以淘汰大量6胎次以后的母猪。
事实上,我们比较两个猪场母猪因年龄死亡和卖出的母猪的数据发现,两个猪场死亡母猪平均死亡年龄相似,但B猪场卖出(决定可淘汰)母猪的平均胎次年龄要高得多。
胎次结构分布(2016年12月31日)
A猪场尽管具有较高的更新率,但生产性能并不理想(因为多数情况下3胎次到5胎次母猪生产性能最好),且其需要6胎次以上母猪较多。该猪场的胎次结构分布图类似“U”型,所以生产性能表现并不佳。
二、年轻胎次母猪淘汰率最小化有利于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以上数据表明,早期生产周期最小化母猪更新率才有利于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1、减少需要更换的母猪的比例;
2、千方百计提高母猪的生产使用年限,提高母猪的利用率;
3、获得生产性能更高的胎龄结构分布。
当然,较少的后备母猪更新率并不是一味的不让母猪淘汰,这需要根据猪场具体情况而定(如2次以上配种不孕、2次以上流产、胎次7胎以上等符合淘汰标准的母猪必须淘汰),对于减少后备母猪更新率,我们在批次生产中要做的是:多主动淘汰繁殖性能差及高胎龄的母猪,尽量减少那些非正常原因的淘汰(如配种、肢蹄病等原因)。
主营产品:漏粪板模具
相关新闻
-
初生仔猪不吃食,教你五招解决的措施
一般来说仔猪出生7天后就要考虑补料的问题,为之后的断奶做好铺垫。但如何让仔猪开口吃料是一个问题,很多养殖户都表示这个问题相当棘手。其实让仔猪开口吃料并不难,只要你能利用好仔猪的一些习性,掌握几点小技巧,化被动为主动,让仔猪乖乖吃料轻而易举。下面就向大家说一说让仔猪吃料的五个小技巧,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择优而用。1、喂甜食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幼崽都喜爱甜食,仔猪也不例外,所以在补料时要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饲料。这里推荐带甜味的胡萝卜、南瓜或者炒熟的麦子
2018-01-25 -
为什么说初产母猪带仔不宜过多?
一头母猪能否“猪尽其用”初产这一关是关键,如果第一次繁育就操劳过度,就会大大提高母猪的淘汰率。以下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管理初产母猪应该注意的几点:一、带仔数量一头母猪是否生产几头仔猪就要哺育几头?若是经产母猪的话,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毕竟已经有了哺乳的经验。但是初产母猪就需要另当别论了,到底带几头仔猪,要根据其实际的泌乳能力而定。若是泌乳能力差,就要做好相应的寄养工作,若是泌乳能力强,那带的仔猪头数可与母猪乳头数保持一致,这样也可以避免仔猪之间发生争斗。二、哺
2018-01-29 -
养猪场育肥猪的成本都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养猪问题。养好育肥猪具体来说,要分 3 个阶段,由于育肥猪体重、日龄不同,所需营养也不同,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分阶段饲喂、合理用料,是猪场效益的关键所在。1)保育阶段 。 此阶段是从产房转进的仔猪 ,前期要与产房教槽料同步,合理过渡,此时由于断奶日龄短,应激因素多,此阶段的饲养要求是少喂勤添,促生长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高营养,又要防止蛋白质含量过高造成拉稀。 因而保育猪在做好前期促肥的同时,又要做好保健工作,一般在饲料中添加消炎平喘等保健
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