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时间:2019-05-28 点击:3280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5月24日举行的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制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被称作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防治药物。
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时间组建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目前科研团队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取得五项进展:
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揭示了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点和进化关系;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
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在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完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基因组测定,克隆和表达了相关基因,构建了模式动物和猪源天然免疫和炎症应答信号通路,筛选出多个天然免疫抑制性病毒基因,完成部分基因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研制出检测速度快、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的病毒核酸和抗原类快速检测试剂盒;采集到12个蜱种,筛选出快速消杀化学药物新组方和植物源杀虫剂有效组方;筛选出复合季铵盐消毒剂配方,完成了中试生产研究。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当天的通报还提到,下一步,该院将在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试与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生产的各项研究工作。(记者 邱晨辉)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
-
未来养猪场的9种死法,最后一种太心酸无奈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当我们经常借用这两句话聊天调侃的时候,是否能真正理解那些养猪人用血和泪的经历在重复的验证着这两句话的含义呢?任何行业的成熟发展,必将有一部分先烈成为悲情人物,用他们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创业者的悲情故事。市场不相信眼泪,行业不眷恋弱者,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沮丧,目睹着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心中颇为心酸。我想我有必要做些什么,来唤醒那些浑浑噩噩可爱又可恨的养猪人,让他们清醒些,理性些避免成为
2017-11-21 -
窝产10头和窝产14头,差别只在这10公分!
现阶段,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规模化猪场的认可。因为该技术可以对优秀公猪所产精液进行高效利用。随着我们对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就希望通过越来越少的精液来达到越来越好的生产成绩,子宫角深部输精技术就解决了这个貌似矛盾的问题。目前根据精液送达的位置,可将人工授精分为三种:1、将精液送达子宫和输卵管的连接处。2、将精液送达母猪的子宫角。3、将精液输入到母猪的子宫内。虽然第一种方法人工授精的效果最好,但由于对操作和器械要求较高,不适合养猪一线生产使用。第二种方法
2017-11-21 -
秋季如何把握黄金时期快速育肥,给猪“贴秋膘”
你听过人“贴秋膘”,你听过给猪“贴秋膘”吗?其实就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热应激引起消化吸收障碍,猪只食欲普遍降低,掉膘严重,抵抗力下降,炎症增多。秋季温度适宜,养殖户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调整肠道,调整膘情,调整猪只健康状态。一.做好猪舍环境管理1. 秋季多雨,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一定要控制好猪舍温度,做好防寒措施,猪只受凉容易引发咳嗽、发烧、食欲不佳等。2. 保持猪舍干净,及时清理粪便及其他污物,猪舍及用具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消毒。中午高温时段,可以打开
2017-09-16